整个宇宙就像魔术师的小白兔,而我们人类是寄居在兔子皮毛深处的微生物。 不过哲学家们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虽然他不一定会成功,但如果所有哲学家都像叠罗汉一样往上叠,他们就可以越来越接近兔子皮毛的顶端。

自然派哲学家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关注有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

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

都相信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1. 泰利斯

    水是万物之源;

    万物中皆有神在;

  2. 安纳克西曼德

    世界只是“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3. 安那西梅尼斯

    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

  • 帕梅尼德斯

    万物一直存在,不会凭空出现消失;

    我们的感观认知是不可靠的;

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

  • 赫拉克里特斯

    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

    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世间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发生和每一件事;

四种基本元素

  • 恩培窦可里斯

    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土、气、火、水;

    自然界有两种力量:爱与恨,爱使事物聚合,恨使事物合分散;

万物中皆含有各物的一部分

  • 安纳萨哥拉斯

    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微小粒子组成的;

    “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动物、人、植物等;

德谟克里特斯

每一种事物都是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原子不可再分割;

古典派哲学家

诡辩派

公元前450年左右,雅典;

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解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迷;

他们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苏格拉底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知善者必能行善;

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于社会中;

柏拉图

关注永恒不变的事物与流动事物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的。这种物质会受到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是永恒不变的;

永恒不变的是形成各种事物的精神模式;

柏拉图理型论:物质世界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其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

实在的世界可以分为两部分:感官世界和理型世界;

自然界的所有现象都是理型的影子;

  • 《理想国》

    理性主义;

    身体 灵魂 美德 国家
    头部 理性 智慧 统治者
    胸部 意志 勇气 战士
    腹部 欲望 自制 工匠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无视感官世界的存在,亚里士多德则正好相反,研究感官世界;

并不相信自然界之外有理型存在,认为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形式就是事物的特征;

与柏拉图相反,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

世界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是事物的特征;

目的因: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目的;

  • 自然的层级

    万物可以被分为两大类: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和生物(有潜能改变);

    生物可以被分为两类:植物和动物;动物可以分为禽兽与人类;

  • 伦理学

    快乐有三种形式:过着享乐的生活、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

    平衡、节制、中庸;

  • 政治学

    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人如果不生存在社会中,就不算是真正的人;

希腊文化

犬儒学派

代表人物:戴奥基尼斯

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优势上的,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且一旦获得了就不可能失去;

斯多葛学派

代表人物:季诺、罗马皇帝奥瑞里亚斯、西塞罗(人本主义)

相信每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因此也相信宇宙间有公理存在,亦所谓“神明的法律”;

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什么冲突,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在自然(一元论);

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一切事物发生都有其必要性。

伊比鸠鲁学派

代表人物:伊比鸠鲁

将阿瑞斯提普斯的享乐主义加以发展,并与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在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取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的快乐。

并不一定是感官上的快乐,交朋友与欣赏艺术也是一种乐趣;

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平和的心境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

新柏拉图派哲学

代表人物:普罗汀

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不过黑暗的世界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

灵魂受到此神圣之光的照耀,而物质则位于并不真正存在的黑暗世界,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射。

两种文化

印欧民族

代表:印度教、佛教、希腊哲学;

所有使用印欧语言的民族与文化;

相信宇宙间有许多天神(多神论),相信有一群掌管万物生育、生长的神;

他们都将世界看成善与恶无休止对抗的场所,会经常试图预测未来;

希望能够“洞察”世界的历史;

认为历史是循环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闪族文化

代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一神论);

相信历史沿直线发展,从神创造世界到“最后审判日”;

中世纪

圣奥古斯丁(354-430)

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

将柏拉图基督教化;

圣多玛斯(1225-1274)

将亚里士多德基督教化;

文艺复兴

古代艺术与文化的再生,人道主义的复兴;

  • 人文主义

    以人为出发点;

    “我们不仅是人,更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神学;

巴洛克时期

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对照鲜明;

Carpediem 把握今天;

mementomori 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

同时具有两种相反的哲学思想模式,并且充满了强烈的冲突(理想主义与唯物主义);

  • 决定论:所有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

笛卡尔

理性主义;

现代哲学之父;

第一个创立一套重要哲学体系的人;

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哲学思考;

Cogito, ergosum 我思故我在;

二元论:灵魂和物质;

斯宾诺莎

理性主义;

用永恒的观点来看事情;

一元论:大自然就是上帝;

世间只有一种存在是完全自主,可以充分自由行动的,那就是自然;

经验主义

  • 洛克

    人的所有思想和观念都反映着我们曾看过、听过的事物;

    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重量、运动、数量等)和次要(颜色、味道等);

    两性平等;

    政权分立;

  • 休姆

    人有两种知觉:印象(对于外界的直接感受)和观念(对印象的回忆);

    推翻所有拼接成的,无法加回溯到特定感官认知经验的复合思想;

    不可知论者;

  • 柏克莱

    我们的灵魂可能是形成我们本身各种概念的原因,但世间只有另外一个意志或灵可能形成造就这个“形体”世界的诸般概念。(没看懂…)

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重点:

  1. 反抗权威
  2. 理性主义
  3. 启蒙运动
  4. 文化上的乐观态度
  5. 回归自然
  6. 自然宗教
  7. 人权

康德

同意休姆和经验主义者的说法,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通过感官而来的。但也赞成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说法,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的某些状况的影响。

因果律根植于我们内心;

“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都有“实践理性”,每个人都有辨别是非的智慧;

你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取决于你是否出自善意为之,并不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

浪漫主义

反对文艺复兴时期过于强调理性的做法,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

谢林(1775-1854)

心灵与物质合二为一;

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

黑格尔(1770-1831)

几乎统一了所有曾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理念,并且加以发展;

认为真理是主观的,不承认在人类的理性外有任何真理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黑格尔哲学”主要是指一种理解历史进展的方法;

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把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叫做“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

祁克果(1813-)

与其寻找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寻找那些对个人生命具有意义的真理;

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

“如果我能客观地抓住上帝,我就不会相信他了。但正因为我无法如此,所以我必须信他。如果我希望保守我的信心,我必须时时紧握住客观的不确定性,以便让我在七万尺深的海里,仍能保有我的信心。”

正因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我信,因为荒谬(credo quia absurdum);

人生三阶段

  1. 美感阶段

    为了现在而活,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完全生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自己欲望与情绪的奴隶。

    很容易有焦虑、恐惧和空虚的感受。

    代表:典型的浪漫主义者;

  2. 道德阶段

    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地作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

  3. 宗教阶段

    信奉基督;

马克思

唯物论

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促成改变并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力量;

物质、经济、社会方面的条件是社会的基础,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科学等是社会的上层构造;

社会基础:生产条件、生产工具、拥有生产关系的人;

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

使我们的社会能够从古代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社会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基础的改变;

阶级斗争

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间都会有冲突存在:

  • 奴隶社会:一般人和奴隶;
  • 中世纪封建社会:封建贵族和农奴;
  • 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者和工人(无产阶级);

我们的工作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但我们的心灵也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

工作是一件具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并且与人类的本质有密切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中,工人实际上是为另一个社会阶级在做牛做马。

没有重视人类对大自然资源的掠夺;

自然主义

除了大自然和感官世界外,别无其它真实事物;

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相信自然现象,不相信任何理性假设或圣灵的启示;

达尔文

进化论

地球生物进化的“原料”就是同一种生物之间不断出现的个体差异,进化的实际驱动力是生存竞争中的自然选择作用;

弗洛伊德

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尤其存在于他的驱策力、需要和社会的要求之间。

存在主义

萨特(1905-1980)

“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

人的存在比其他事情都重要。(“存在先于本质”);

人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我们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

“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生命应该有意义,但这个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