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谈美——朱光潜
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惜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步几点星光去照耀和那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
开场话
- 我坚信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并非几句道德家言所可了事,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做起,一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等等之外,别有较高尚、较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向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绝无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谓而为”的。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艺术作品不一样,是因为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色彩。
实用的
事物本来都是混乱的,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
科学的
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
- 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
美感的
注意力的集中,意向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
-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 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 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敬语而羡慕他人的境遇,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区别:看旁人的境遇,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够安闲地玩味美妙的景致。而看自己的境遇会以实用态度来看,没信息去玩味它的美妙。
游历新境时最容易出现事物的美。习惯的环境会变成实用的工具。一件本来惹人嫌恶的事,如果你把它推远一点看,往往可以成为很美的意向。
- 道德是实际人生的规范,而艺术是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 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
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人不但移情于物,还要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还要不知不觉地模仿物的形象。
苏东坡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移情作用
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美感的两个要素
- 意向和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
- 在观赏意象的时候,我们会处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移情。
- 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考据
- 考证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
考据癖学者常犯的两个错误:
穿凿附会
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史实的支配。
因考据而忘欣赏
批评
批评家的四大类:
自居“导师”地位
他们以为创作家只要遵守教条,就可以做出好作品来。
自居“法官”地位
心存几条纪律,以这些纪律来衡量一切作品,和它们相符就是美,违背就是丑。
自居“舌人”地位
印象主义的批评
欣赏
考据不是欣赏,批评也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
“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 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 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可使用这部字典中的字做出诗文,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艺术与游戏的类似点
- 像艺术一样,游戏把欣赏的意向加以客观化,使他成为一个具体的情景。
- 像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勾当。
- 像艺术一样,游戏带有移情的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
- 像艺术一样,游戏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艺术与游戏的异点
- 艺术都带有社会性,而游戏却不带社会性。
- 游戏没有社会性,只顾把所欣赏的意向“表达”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向传达与天下后世,所以游戏不必有作品而艺术则必有作品。
- 艺术家既然要借作品“传达”他的情思给旁人,使旁人也能同赏共乐,便不能不研究“传达”所必须的技巧。
空中楼阁——创造的想像
- 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 艺术不同哲学,它最忌讳抽象
- 象征就是免除抽象和空泛的无二法门。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 景可以生情,因情也可以生景
- 凡是主观的作品都必同时是客观的,凡是客观的作品亦必同时是主观的。
- 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说某一句精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依为命的。
“从心所欲,不逾矩”——创造与格律
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绝不足以创造。我们现在把这个道理解剖出来
“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 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 凡是艺术家都需有一般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是人的妙悟,故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灵性,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
我的感触
前言
在学校的读书周,我阅读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本人对于美学问题方面了解的比较少,听老师推荐说《谈美》更加适合初学者一点。阅读完之后,我受益匪浅。《谈美》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思想的论述,但朱光潜先生以极具亲和力的畅谈口吻代替了严肃的学术语气,全篇通俗易懂。正如他在开场话中所讲:“在写这封信时,我和平时写信给我的弟弟妹妹一样,面前一张纸,手里一管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什么书也不去翻看,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我不敢勉强要你全盘接收。”
我另外应课程要求还阅读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比起来就晦涩难懂了许多。一方面是时代问题,另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想要理解《诗学》中的观点需要深厚的西方历史文化底蕴。
但虽说《谈美》的语言通俗易懂,令读者产生了亲切感,朱光潜先生与读者又保持着一段距离。比如说其中提到,审美能力虽然人人都有,但审美境界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达到的。就像他在第二章所提到的:“艺术食欲实际人生有距离的”。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收获和所思所想。
美即最终目的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在现在的社会中,我曾多次听到类似“艺术有什么用”的疑问,连我自己有时也会陷入这样的疑问之中:“艺术究竟有何意义”。在阅读过程中我终于发现了盲点所在:艺术和审美为什么一定要有目的?
书中指出,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因此真善美都含有主观的成分,并不都是独有理性的。就像人不吃饭,就会有饥渴感,人不赏美也会有饥渴感。只有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健康的人。换句话说,几千年或者几万年后看现在人人说的各种看似实用的东西,对人类又有什么意义呢?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美与艺术的距离一下就被拉近了。当今时代,有许多人将艺术神秘化,送上神坛。那些人都不配被称为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将艺术普及于大众。这些人的动机大多为靠艺术谋取利益,艺术被传得越“邪乎”,他们获得的利益就越多。使用实用的态度对待艺术和美,这必然是不妥的。美应该是根植于人内心的基本感受,艺术应该是离人心最近的东西,应当是最纯粹的东西。
游戏的艺术
“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
书中提到,游戏与艺术有很多相似点。首先是游戏与艺术一样,将所欣赏的意向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境。也就是在一个被我们一是客观化的虚拟世界进行欣赏。其次是与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勾当。我们明知道是在虚拟的世界使用虚拟的身份游戏,但我们也会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到极点。然后是游戏和艺术一样,都带有移情作用。很多玩家表示都会对游戏中的npc产生情感。最后是游戏与艺术一样,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但书中认为游戏虽然是艺术的雏形,但是却不是艺术,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艺术家们的老练和严肃。他们更多是娱乐自己,而不是为了欣赏者。
当然,这是立足于当时的时代以及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当代,越来越多人将游戏成为“第九艺术”,我的专业,游戏设计技术,也标示着游戏艺术化的进程。现在的游戏已经不仅是当年小孩子的儿戏了,由于游戏存在着其他八大艺术都不存在,而且效率更高的情感传播方式——交互,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选择了使用游戏来“传达”自己的情思。作为一个专业学生,在提升专业水平的同时,我也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争取以后也能制作出能够媲美艺术品的游戏作品。
艺术一定要是新的吗
“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
还记得我曾经阅读冈本太郎的《今日的艺术》,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艺术必须是新的,只有开辟新时代的东西才能被称为艺术品。我当时是不敢苟同的,纵观人类发展史,人们都是站在前任的肩膀上继续攀登,真的存在完全新的东西吗?
在阅读了本书之后我有了对此个能深层次的理解。就像书中所说:“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没有诗人的妙悟,固不能有创作;只有诗人的妙悟而没有匠人的手腕,即创作亦难尽善尽美。妙悟来自灵性,手腕则可得于模仿。”艺术的须从模仿入手,而且须最终归于创造。正如顾亭林的《日知录》中的一句:
“故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艺术与美的关系
艺术一定要是美的吗?
这是一个我另外思考的问题。因为就算本书距今时间不算长,但是近代艺术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艺术的出现以及人民思想的解放逐渐打开了艺术的枷锁。
在本书中,艺术应该就是美的,即便其反映的客观现实不是美的,但艺术形象一定是美的。而另一些观点认为,艺术的进程就是不断颠覆前人审美观。就算是表现丑的艺术(如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在特定的时代却是最沉重尖锐的武器,是最好的艺术。
而我认为,这些可能涉及到“美”的权威定义。抛开定义不谈,我认为艺术就是要把被理性过滤掉的部分找回来。而现代的艺术在毕加索、杜尚等人的推动下,渐渐抛弃了各种冗余的性质,越来越纯粹。渐渐地就将理性完全过滤,只剩下了十分纯粹的感性的部分,我认为这大概就是现代艺术吧。
当然,这只是我现在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进行的浅显的解读。
艺术人生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伦理的活动是有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则是无所为而为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回归到我本人,这本书引发了我对“纯粹”的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我们确实应该在一些时间尽自己所能,让自己纯粹起来,享受纯粹的美,纯粹的快乐。所以我认为,我们该社会的时候要带上面具,对陌生人的不信任确实会降低自己在社会上受到伤害的风险,也确实会拉远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这里我不做评价。但我觉得在私下不影响别人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放开自己。我们需要在一些时间摘下面具,不然面具就长在我们的脸上了,只能虚伪的活一辈子。
所谓纯粹的快乐,就是无所顾虑的快乐。拿玩游戏举例子,有多少人在玩游戏的时候还在想着自己的工作,玩一会看一眼时间,或者是逼着自己去分析这个游戏哪里好,这便是不纯粹的。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允许自己只为了玩游戏而玩,比如说今天没事,那就可以放松,啥也不想。不光是玩游戏,读书,绘画,任何东西都是,努力回到自己刚刚接触他们的时候,充满激情,充满幻想。美即最终目的。
最后,以本书结尾赠送给读者的三个字自勉:
“慢慢走,欣赏啊!”